人間通訊社

2025年08月13日 星期三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文化藝術 > 美術展覽> 法寶寺「華梵新藝」華梵大學佛藝系畢業展 展現信仰與藝術之美

美術展覽

字級

法寶寺「華梵新藝」華梵大學佛藝系畢業展 展現信仰與藝術之美

【人間社 郭芊筑 新竹報導】 2025-08-04
佛光山法寶寺8月2日舉辦華梵大學佛藝系第三屆畢業展「華梵新藝」開幕茶會,佛光山法寶寺監寺覺舜法師、華梵大學校長李天任、教務長簡江儒、佛教藝術系主任陳俊吉、禾青香堂執行長陳倖平、竹蓮國小課照班主任蔣佳玲、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檀講師涂順龍、佛藝系畢業生及藝文界人士等80餘人共享藝術饗宴。

畫展開幕由簡麗珠主持,由華梵大學碩士生洪于翔以古琴演奏〈穿越時空的思念〉、〈神人暢〉,法寶寺敦煌禪舞班以曼妙舞姿〈隨機示現〉表演揭開序幕,現場掌聲熱絡。

覺舜法師在致詞中表示,華梵大學佛教藝術學系與南華大學民族音樂學系,皆致力以藝術作為傳承與弘揚佛法的媒介,其力量不可輕忽。開幕式特別安排香道、茶道、禪樂以及敦煌禪舞的展演,期望引領與會來賓親身體會靜定之美。展期亦巧遇梁皇寶懺法會,當梵音繚繞與藝術交匯之時,自成一方親近佛法、感受寧靜的殊勝因緣。在當今紛擾的社會中,藝術不僅能療癒人心,更是一股促進世界和諧的正向力量。

李天任表示,「佛畫最理想的展示場域,並非畫廊,而是像法寶寺有法脈傳承,信仰能量與慈悲氛圍的地方。」當佛教藝術作品懸掛在千佛環繞、梵音悠揚的殿堂中,所呈現的不只是視覺的美感,更傳遞著佛法的智慧」。「學藝術者若能親近佛法,學佛法者若能涵養藝術,方能真正走向佛教藝術的昇華」,這不僅是技藝的磨練,更是心靈的淨化與人生修行。

陳俊吉提到,佛藝系未來發展方向,除了傳統佛教藝術的傳承,也探索「現代佛教藝術」與時代的連結。未來無論在藝術創作、教學推廣,甚至文化創意的發展上,都能將佛教的慈悲與智慧傳遞給更多人。

策展人邱瓊瑢說,「華梵新藝」展出作品有「白衣觀音、楊柳觀音、膠彩、絹畫、水墨、油畫、佛像木雕、陶瓷、書法藝術、壁畫製作、篆刻,繪畫、漆藝、金工」等類型,內容多元、技法精湛。每位畢業生都有著深厚的佛學底蘊,所創作品展現「梵心妙相」,不僅風格獨特,更蘊含深刻理念,展品本身即是一種修行的展現。

參展作家鍾麗霞說,其中一件作品融合《金剛經》「空性」概念,偈語出自古代禪師:「世界猶如露電身、更於空裡聚微塵」,道出佛法中「無常」與「空性」的智慧,是作品的精神核心。巫春梅分享,30歲時夢中聽見觀世音菩薩啟示「滴水穿石」與「點石成金」,成為日後修行與創作的重要起點,領悟到創作即是與法、與心、與生命的交流。

剛升高一學生陳莅洧觀賞畫作後表示,看見佛手捧著地球,表情安詳,這是愛與慈悲的力量,讓他感受到佛守護著世界,也提醒每個人要珍惜地球,只要用愛與關懷,世界會變得更美好。

涂順龍則以四句偈語:「佛法化在山水間、四大菩薩展慈顏、六度提醒當勤勉、畫中智慧留大千」,為展覽獻上誠摯祝福,成果綻放。
12345678910第1 / 76頁
追蹤我們